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69节(2 / 3)

加入书签

培养他。但是让皇上失望的是,太子殿下的才华和性格、决断力都泯然众人,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与他想象中接替他位置的储君有很大一段的差距。

但是皇上更爱能力杰出的四皇子魏王,觉得四皇子魏王最像年轻时候的他,曾经当众说出:“四皇子英果类我!”这样的话。

这番话很是伤了太子殿下的心,也让一些官员们看到了皇上的心意,觉得皇上百年之后更有可能会将大宝传给魏王殿下,便簇拥到了魏王身边。

这也是太子和魏王储位之争的最主要的源头——太子这边占了“嫡长”,天然是储位的继承人,而魏王殿下那边占了“贤”和皇上的“爱”,有人押宝在他身上,想要赚取从龙之功。

但是皇上也十分疼爱他的嫡幼子九皇子宁王,否则当时也不会让他十分看好的很有才华和前途的官员季兴邦去做九皇子的师傅了。

九皇子宁王殿下向皇上以及皇后娘娘表明了自己的无辜,说明了自己只想做个富贵闲王,不想介入储位之争的意图,希望自己的两个哥哥们不要这样为难自己。

话自然说得很委屈很艺术,也没有在皇上和皇后面前明着说两个哥哥哪儿不好,但他这番“唱念坐打”下来,皇后娘娘和皇上自然是震怒不已的。

现在他们两个还活得好好的呢,他们疼宠万分的小儿子就已经被两个兄长如此逼迫,等他们两个百年之后,这嫡亲的小儿子哪里还能有活路?

再说了,现在他们两个都还春秋鼎盛,两个儿子的储位之争就已经成现在这副样子了,等到日后他们年老了,两个儿子是否也会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会不会尚未等他们两个放权便自己主动来篡权夺位,将他们俩架空变成太上皇或者皇太后?

皇上和皇后越想越生气,便将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以“不孝不悌”的理由分别训斥了一顿,还将斥责他们“不孝不悌”的文书昭告天下,让百官们都看一看,狠狠的伤了这两位殿下的面子一番。

在这个奉行“天地君亲师”的年代里,最讲究的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忠义孝悌”。

现下皇上和皇后对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这番“不孝不悌”的评价可谓是相当之严重了。

两位殿下被申饬之后,均跪在大殿前面壁思过好几个时辰,直到跪晕过去,被小太监拉回自己的府中。

之后他们在府里养伤了一段时间,上了好几份请罪的折子给皇上和皇后,才慢慢的又重新扭转了他们在皇上和皇后心目中的形象,使得皇上皇后对他们态度好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么厌恶。

经此一役,两位殿下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

他们从中明确的看出了九皇子宁王殿下在皇上和皇后心中的分量。觉得这位九皇子也是一个狠人。

这样的人像现在这般不出来夺位还好,若真出来和他们夺位的话,真是一个心腹大敌。

所以最好还是先不要打压他,让他有了逆反心理,有了危机感,不得不出来夺位。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先安抚他,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面来。

两位殿下在养病的过程中想到此事就是眼前一亮——宁王殿下这么受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宠爱,若是能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面来,自己岂不是就可以压倒对方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争先向宁王殿下示好,想要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这边来。

可是宁王殿下从来都是居中端坐,不偏不倚。

他对太子殿下这个大哥十分尊敬,可对魏王殿下这个二哥也敬重有加。

精明的他从来不做站队的事情,油滑的很。只是向二位兄长表示自己会尊重父皇和母后的决定,拥护他们最终选中的那个继位者。

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见自己拉拢不了宁王,也只得作罢。

但是他们却不敢对宁王态度不好,以免将他推到对方阵营之中去,因此对宁王殿下都还是客气有加。

连带着,他们也将收拾宁王的党羽季兴邦的这件事往后放了放,没有想着要动季兴邦。

就这样,在波云诡异的京城当中,季兴邦虽然处在暴风眼中,但却丝毫无伤。

他带着其他官员的羡慕嫉妒恨,带着皇上的圣旨,带着宁王殿下的殷殷嘱托,带着自己的女儿季昀舒悠悠的再赴江南省省城。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做为一个布政使,而是作为西南省的巡抚,西南省的最高长官去经略西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季兴邦新上任的这三把火烧得也很旺。他将当时周巡抚阻拦他的所有想法都付诸了实践。

首先,他要从科举制度开始改革,他写了折子上表给皇上,申请在西南省内的府试和乡试之中录取一定比例的西南夷各族学子。同时在所有的学校当中都推行双语教学,学子们不仅学习汉语,还要学习至少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其次,便是改革官制。这些西南夷各族学子考中秀才或者举人后,也能在西南省内授官,去经略汉地,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