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12节(2 / 3)

加入书签

都叫我愈哥儿。”

在谢愈交上新朋友的时候,沈意的第二堂课也开始了,周娘子温温柔柔的走到沈意旁边,拿起笔写下“人、手、口”这几个字,带着沈意念了一遍又一遍,才握住她的手开始写字。

周娘子的字,即使沈意不懂,也能看出来,没有筋骨,只能勉强说一句齐整而已。

待确认沈意已经学会这几个字后,周娘子便让沈意多练习,便去教其他三人新的字了。

而此时,谢愈也在上他的第三堂课,声律启蒙了。

一天的课上下来,沈意精神恍惚,从早到晚就和“人、口、手”三个字做斗争了,谢愈也精神恍惚,一天下来填鸭式的学了各种知识。

两个怀疑人生的人在周举人家门口的小花厅碰面了,等着沈荣到来,等待的途中两人互相交流了当天的学习经历,又是新一轮的恍惚。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在家门口和谢愈告辞之后,沈意慢吞吞地进了自家大门。

刚进门,韩薇娘端出一个黄铜脸盆,盆里盛着兑了花露的温水,帕子扔进去便浸上浅浅的花香。

“看这一头一脸的汗,快擦个脸解解暑热。”韩薇娘爱怜地拧干帕子递给沈意,沈意将手脸洗干净后,沈荣便就着残水打理自己。

见父女俩都收拾清爽了,韩薇娘转身将早已准备好的煎刀鱼端了出来。

“今日里也是巧了,竟然有人打了刀鱼在卖,这可是个好东西哩,咱们意姐儿读书累了,多吃点刀鱼补补。”

这就是长江四鲜之一的刀鱼呀,在现代这也是价值不菲的一道菜色了,沈意也只吃过那么几次,狭长侧薄颇似尖刀的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清蒸,或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煨煮,口感鲜美,肥而不腻,香气扑鼻,实在是鲜妙绝伦,如果说这个鱼有什么不足,唯一的缺点就是细刺过多,吃起来真真有点费劲。

而眼前的刀鱼,用的是金陵城里的独特做法,用油炙烤到极为枯干,再放油文火慢煎,出锅的时候骨酥肉烂,临临到了吃的时候,竟一根刺也挑不出来,却也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韩薇娘将鱼肉捣碎,拌入米饭,递给了沈意。

沈意将拌着鱼肉的米饭吃入口中,米饭香糯,鱼肉焦香,再吃上一口清爽的青菜,这滋味,真是拿什么也不换。

沈家倒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这种规矩。

看着沈意吃得正香,韩薇娘侧头看向沈荣,低声问道:“当家的,今日里我心七上八下跳了一整日哩,姐儿在私塾里可好?”

大概无论哪个朝代,为人父母的都永远为孩子操着数不尽的心。

大概无论哪个朝代,孩子读书都是为人父母最关心的问题。

“好着呢。”沈荣十足得意:“散学的时候我特意问了周举人,他说意姐儿和愈哥儿都聪明着哩。”

听见沈荣的话语,沈意撇了撇嘴。

笑影刚爬上韩薇娘的脸庞,就看见了沈意的小动作。

韩薇娘自诩对女儿无比了解,看到这小表情,就知道其中必有隐情。

皱着眉头等着沈意吃完饭,韩薇娘忧心忡忡地问道:“意姐儿,今日里是遇见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么?”

沈意擦了擦嘴,叹了口气。

粉雕玉琢的小孩,却愁肠百结的叹气,这场景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饶是韩薇娘担心地不行,也笑了出来。

“阿娘,我和愈哥儿学的东西不一样哩。”沈意控诉道。

“嗯?”韩薇娘细长的眉头扬起,心头火起:“当家的,这就是你说的好?周举人莫不是看我们家境寻常,糊弄着罢?”

这也难怪韩薇娘为这么想,现如今会送去私塾的小娘子,无不是富商巨贾之家,他们这样的市井人家,就没有会把女孩子送去读书识字的,早上沈意出门后,左邻右舍的都上门来打听的足足的,话里话外说着他们夫妻惯孩子,实际上要不是沈家没有儿子,沈意再怎么哭闹,也不会有读书的机会。

沈荣愣了一瞬,仔细回忆了周举人的交代,解释道:“没这种事哩,愈哥儿是正经要科考的,咱们姐儿只是跟着周娘子认几个字,安排得自然不一样。”

原来这样,韩薇娘没进过私塾,也不懂这些讲究,听着沈荣如此这般一解释,心头的怒火也平了下来。

摸着沈意的头发,韩薇娘安慰道:“意姐儿就跟着周娘子好好学,能认识些字,也不枉费我们送你去这一遭了。”

沈意愤然:“凭什么愈哥儿就能学正经知识,我就只能认那么几个字,我又不比他傻,我也要学哩。”

沈荣苦着脸安慰:“姐儿自是聪慧的,但就算姐儿能学,也没有能教的夫子哩。”

沈意不服说道:“那我跟着愈哥儿一道上课。”

听到这话,还不等沈荣说些什么,韩薇娘骇然,驳斥道:“姐儿说些什么,就算现在你年纪小,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和外男混着上课,绝对不可以。”

这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