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0:大曌王朝闈场行宫(1 / 2)
*木兰围场
又称木兰秋獮或称木兰行围、木兰围猎、秋獮大典,是大曌皇帝参加的秋季狩猎活动,因古汉文称春季打猎为「蒐」,夏季打猎为「苗」,秋季打猎为「獮」,冬季打猎为「狩」,故称秋獮,或亦有人称之木兰秋狩、木兰秋猎等,「秋獮」通常在八月举行,其活动的木兰围场当时在承德府北境,煌羽朝时归承德府管。
+闈场始末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雅称「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现在是大曌皇帝举行「木兰秋獮」之所,神武汗「秋巡塞外,举蒐狩之典,因喀喇沁部、敖汉部、翁牛部特诸旗敬献牧场,逐开灵囿」,或称原为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东二盟地,神武五年,正式设立围场,木兰为满语,即汉语哨鹿的意思,主要为打猎,且面积不大,煌羽十六年后,为锻鍊军队,在这里开闢了有别于清朝的全新狩猎场。
+闈场范围
主要由塞罕坝森林、御道口草原森林和红松洼三大景组成,最大的总面积有205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125公里,包括河北省承德自制县全境、隆化县、丰寧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部分。
煌羽十六年,木兰围场设立之初,根据围猎及训练军队需要,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里依照山的走向和动物分布情况,共划分为67围,后来又在原有67围基础上增加5围,达到72围,因此人们习惯称木兰围场72围,围与围之间以木栅栏或在沟口植柳,俗称「柳条边」为界。
+秋獮过程
秋獮分为布围、观围、行围、罢围四个步骤,其中,行围又分为驰猎、追击、阻截、聚歼,最后大臣向皇帝请奏解围结束几个步骤。
#布围:分三阶段,第一,是在五更天时由管围大臣统领喀喇沁王公,带领布围的1250名蒙古骑兵和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巴林、敖汉诸部提供的1908名围甲兵、虎枪手、嚮导及八旗军队等分头布围,第二,八阳旗官兵按八旗固定次序方位展开,以黄旗为核心,分两翼以红旗和白旗延伸围拢,蓝旗为两翼前哨,两翼都要服从黄旗指挥,由远而近绕围场而布围,两翼前各数骑拥纛飞驰,第三,两翼布围队伍军旗摇动,吶喊鸣金,压山而下,前哨进,后队依次而发,依山川大小、道路远近,最后形成15公里、25公里以及三四十公里的人并肩、马并身的地步,严严实实的形如铁桶一般的包围圈。
#观围:皇帝观围分猎前观围和猎后观围,合围后由管围大臣到皇帝居住的黄幔城请围,也称待围。请皇帝观围,皇帝在护从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从行营来到看城,登上看城观看,这时黄旗指挥官发出号令,全军脱帽、举鞭、束马,高呼「玛喇哈(意为围毕)」。
皇帝一要看围猎队形是否整齐,相当于检阅队伍。二要看围内野兽多少,如果围的过多,就命令合围士兵开一个口子,放出部分野兽待以后繁殖,然后由指挥官执旗疾驰看城,礼毕,高呼「围毕,请皇上猎」。
#行围:分为驰猎(皇帝驰猎和皇子女、皇孙女、大臣、王公、八阳旗将士驰猎)、追击、阻截、聚歼等几个步骤,皇帝出看城,佩橐鞬,具弓矢,凭高立马,环视,举鞭,皇帝出猎时各班近卫尾随其后,有牵狗的、有驾鹰的、有递箭的、有专职护卫皇帝的安全的。
猛兽如果负伤逃跑,皇帝则命令一两个侍卫追杀,偌大个围子,眾多野兽,任一人信马驰猎,天威所临矢无虚发,有应矢即殪者,有带箭仍奔者,所获不计其数。皇帝猎后归看城陪皇太后观围,以考察皇子女、皇孙女、王公、大臣及八阳旗将士的表现,作为赏赐、任用、提拔的依据。
#罢围:行围结束,围中射获鹿的,官兵把鹿尾巴割下,用车运到幔城,以此计猎获之数等候皇帝颁赐,蒙古王公贵族和二品以上的官员获得野兽在皇帝面前跪献,皇室子孙射获的都要记入档册,以备皇帝奖赏,在煌羽朝的围猎中,因煌很注重勇气,所有如有队形不整齐,以及不奋勇追杀者,都要给予最严厉惩处,相反的,对于勇敢不怕死伤的人,则给予提拔或优恤。
+闈场内容
也就是塞罕坝森林、御道口草原森林和红松洼三大景。
#塞罕坝森林:是中原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蒙古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是「木兰围场」的第一部分,其中森林的佔地为109万亩,草原96万亩,森林復盖率达75.2%,独特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塞罕坝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属、659种,有以狍子为主的兽类11科、25种,有以黑琴鸡为主的鸟类27科88种,主要设施为有:煌羽点将台、将军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画廊。
#御道口:总面积一千平方公里,海拔1230米至1820米,是「木兰围场」的第二部分,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型高原气候,风景
↑返回顶部↑